7月18日,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杨世昆研究员与内蒙古农业大学杜建强副教授一行到市农科所调研,并深入内蒙古鲜禾牧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双方合作的“‘合成牧草’替代玉米秸秆对肉牛育肥效果影响”试验方案进行研讨与细节落实。市农科所副所长王韵斐、营养中心主任杨东参加调研。
“合成牧草”是将秸秆等低质粗饲料通过物理、微生物方法处理后加工成的“优质牧草”。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增加了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素的含量,提高了粗饲料的利用率。目前,玉米秸秆是生产合成牧草的主要原料,相关加工设备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研发。


为科学评估“合成牧草”的饲喂效果,双方合作开展了“‘合成牧草’替代玉米秸秆对肉牛育肥效果影响”试验。该试验将重点从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两个维度对“合成牧草”的饲喂效果进行评估。目前,已完成试验前期准备工作。
巴彦淖尔市秸秆资源丰富,利用现代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方法对秸秆进行深加工,不但可以提高秸秆品质,有效缓解当地优质牧草供应不足的局面,还可以减少因秸秆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为秸秆高效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