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5日,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聘期考评会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召开。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长及团队成员100余人参会。会议全面总结“十四五”产业进展情况,并部署未来工作重点。

一、首席总结全国产业进展
会上,首席科学家郭刚刚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成果:全国年均鉴定种质资源7000余份,培育核心品种43个及专用品种77个,覆盖90%以上产区,其中青藏高原品种更新率达75%;云南推广早春抗旱技术后种植面积扩至1200万亩,并建立全国病虫害防控体系;通过"国麦GC计划"推动华润啤酒等企业订单种植,国产大麦面积增长5%。同时指出产业面临进口量创新高(2024年达1442万吨)、小农生产制约技术推广、加工创新不足等挑战。

二、巴彦淖尔试验站亮出成绩单
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站长徐广祥汇报了区域实践成效:“十四五”期间,累计筛选出22个适应内蒙古中西部的大麦新品种(系),其中耐盐碱品系在含盐量0.26%土地实现亩产350公斤、增产33.5%;;集成饲用大麦复种食用向日葵、小麦麦后复种饲用大麦等9项关键技术,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区7865亩,推广新品种14.75万亩。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选育大麦新品种5个。

三、部署"十五五"重点任务
会议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大麦体系在科技赋能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发的积极作用,推动大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转化应用,逐步扩大大麦生产面积,强化科研体系建设,加强岗站联动,建立符合市场的成果转化机制;同时,各试验站要重点突破盐碱地利用、智慧农业等关键技术,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会后,参会人员参观了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岗站试验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