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服务

巴麦12号高产高效栽培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23-01-16 09:53:05   来源:粮食作物研究中心    阅读数:

本技术适用于河套地区巴麦12号目标产量>500公斤/亩的生产种植。

1 选地

1.1  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0~20cm±层养分含量中等以上(全 氮≥lg/kg、有效磷≥15mg/kg、速效钾≥130mg/kg、有机质≥15g/ kg)、盐分含量≤3g/kg、PH值7. 0~8. 5的土壤,与麦类连作3年以下耕地。

1.2  灌溉条件

满足秋浇保墒(黄灌区)或春汇(沿山井灌区)灌溉条件和小麦生育期(5月-7月)的需水灌溉条件。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土地准备

上年秋季耕翻土地,耕翻前施腐熟有机肥3~5吨/亩,深度20cm以上。平整土地,灌足秋水保墒。
3月初,浅旋耕、耙耱、镇压,达到土块细碎、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待播。

2.2  种子准备

2.2.1  精选种子
选用籽粒饱满,纯度≥99.0%,净度≥98.0%,水分≤13.0%,发芽率≥85%的良种。
2.2.2  种子处理
选择精选后的粒大、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种子。适时种子包衣及药剂处理,防治散黑穗病、根腐病、全蚀病及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3  播种

2.3.1  适时早播
黄灌区土壤解冻5~10cm时(一般3月初),沿山井灌区土壤解冻5~10cm时,适时早播,以充分发挥其根系发达,耐湿性强,分藥力强之优点,达到增产丰收目的。
2.3.2  机械播种
选用小麦分层播种机,播种、掩籽作业一次完成。播深 2. 5~3. 0cm,行距10~12cm,播种量45万粒/亩(约21.7kg/亩),若土壤墒情差,需及时镇压。
2.3.3  施足种肥
种肥用磷二胺20 kg/亩+4kg/亩尿素+18kg/亩硫酸钾肥。

2.4  田间管理

2.4.1  浇水
黄灌区全生育期灌3~4水,分别于三叶期至分蘖期(4月底-5月初)及时灌第一水,灌水量60~65m3/亩;拔节期(5月中下旬)灌二水, 灌水量40~45m3/亩;抽穗期(6月上中旬)灌三水,灌水量50~55m3/ 亩;乳熟期(6月下旬-7月初)灌四水(若墒情较好可以不灌),灌水量 35~40m3/亩。
井灌区全生育期灌5~8水,墒情差时及时灌水,满足生长发育正常需水。
2.4.2  追肥
在灌第一水前均匀撒施尿素20kg/亩。
在小麦抽穗开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350g+尿素350g+富硒增产素,增加粒重,叶面喷肥,有利于延长叶功能期,确保优质高产。
2.4.3  病虫草害防治
2.4.3.1  杂草防除
麦田防除阔叶杂草一般都使用2,4~D丁酯防除,为提高除草效果,防除野燕麦等单子叶杂草,建议采用新型高效除草剂或针对田间杂草,混配试剂进行防除。如:每亩用10%麦镰1~1.5克、75%的巨星干悬剂每亩1~1.2克;用15%的麦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10~13克或20%的二钾四氯水剂每亩200克,兑水25~30kg均匀喷雾。
2.4.3.2  病虫害防治
根据农业技术部门发布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预报信息和防治方法,及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蚜虫防治指标:苗期蚜株率达40~50%,平均每株有蚜4~5头;粘虫防治指标:粘虫虫口密度达到12~15头/m2进行防治,防治时间最好在三龄前。)

3 适时收获

小麦籽粒完熟期(7月中下旬)及时机械收获,及时晾晒或烘干脱水,籽粒水分降至13%以下,清选入库。
 
本章编写人员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闫文芝、张建成、赵春芝、杨蕾、刘畅、张汇娟、张宏旭、张培智、刘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巴彦淖尔小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宣传手册

下一篇:食用配方颗粒饲料对育肥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