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研究室简介
小麦研究室主要从事小麦育种、栽培技术、产业升级等方面研究。研究始于1955年,春小麦育种是优势学科。与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兆丰小麦产业化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搜集、创新、积累种质资源9000余份,育成国审新品种3个,自治区审认定品种28个,占全区审认定水地小麦品种数的一半以上,为河套地区小麦品种5次更新换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3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1项;农牧业丰收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18项。是内蒙古自治区引进境外技术/管理人才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才团队和巴彦淖尔市“河套英才”工程人才团队。目前团队成员有研究员3名,高级农艺师2名,高级农技师1名,助理研究员3人,硕士以上学历4人。近年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兴蒙”重大专项、科技计划、科技创新引导、引进境外技术/管理人才及巴彦淖尔市科技计划等十余项科研项目。重点在优质品种选育、提质保优生产技术研究、河套优质小麦品质评价区划、育成优质品种推广示范和小麦深加工等方面进行研究创新,从而从河套硬质小麦全产业链进行品质改良,以解决河套小麦生产面临的难题,助力河套小麦产业升级。
玉米研究室简介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玉米育种及栽培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开展特用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工作,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的“巴单”系列杂交种有10个,其中高赖氨酸玉米2个,高蛋白玉米1个,高淀粉玉米4个,青贮玉米1个。目前,审定品种均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在新疆、内蒙古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50万亩。现有科研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人,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项、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
粮食作物研究中心玉米研究室以“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工作重点,依托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院市科技合作项目,开展“爆裂玉米等特用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看禾选种平台和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开展新品种筛选及展示,为巴彦淖尔市种业振兴,农牧业优质高效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